2)第734章 众豪侠云集西域,徐凤年再遇紫衣(1)_雪中悍刀行(全集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踩踏而出的沙砾小路旁,有些目瞪口呆。这条小路上竟是川流不息人声鼎沸的罕见场景,就跟赶集一般。其中有脖子上挂着一大串皆是婴儿拳头大小佛珠的行脚僧人,快步如风;有慈眉善目的老尼带着一群姿容不俗的年轻尼姑,偶有小尼姑偷偷落在队伍最后头,小心翼翼拿出胭脂盒补妆一二,领头的老尼有所察觉,也只能无奈叹息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;还有一队仪态清逸衣袖飘摇的骑马女子,十数人,其中尤以一位唇薄嘴小的年轻女子最为引人注目,背着一具藏在花饰华美绚烂的西蜀纹锦套中的琵琶,其余女子各自捧古筝、箜篌、忽雷等乐器;更多是那些拉帮结派闯荡江湖的江湖儿郎,鲜衣怒马,腰间刀剑都是价值不菲的重器,其中白马白袍的佩刀者竟然占据了半数之多,也有寥寥几人特立独行,腰悬木剑;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也有骑驴拎枝之人,这些家伙自然就是桃花剑神邓太阿的坚定崇拜者了……

  徐凤年走过两趟离阳江湖,一次像是走在山脚,只能在泥泞中摸爬滚打,见不到高处的风光,一次是走在山巅,如同餐霞饮露的仙人,高来高去,像今天这种一口气见着这么多“高不成低不就”的半桶水江湖人,真是大开眼界了。徐凤年停马不前,他既无价值百金的骏马,也没有携带兵器,其实并不扎眼,寻常身份的年轻人行走江湖,就算拥有一等一的皮囊,对男子而言意义不大,便是女子,如果不会经营人脉,撑死了也就是个在半州一郡内小有名气的女侠,难以称为仙子。道路上这些人物,武道修为不去说,早早练就了识人根柢的一双火眼金睛,即便瞧见了徐凤年,男子也就一瞥而过,女子的眼光多半也仅是打了个旋儿,最多回头多看一眼,心底有些惋惜这个俊哥儿不是那些出身名门大派的名宿子弟,否则还可以找机会笼络笼络。要知道新近声名鹊起的十大武林俊彦新秀,哪个不跟四方圣人、十大宗派沾亲带故?比如那个长了张蛤蟆脸的窦长风,没事就喜欢吐舌头舔嘴皮子,跟他同桌吃饭都会倒胃口,就因为有个在徽山大雪坪也有一席之地的好师父,因此哪次歇脚,身边不是莺莺燕燕觥筹交错?

  徐凤年安静地望着横在眼前的这条人流,感慨良多。

  先前谍报传至雪荷楼,澹台平静已经紧急赶赴广陵道。曹长卿的由王道入霸道,无疑是历朝历代儒家圣人往往不得善终又一个证明。要知道水月镜中镇魔井下,可就有那些名垂青史的儒家仁义之人。在凡夫俗子看来,这肯定是匪夷所思的怪事,但是在世间练气士眼中,这就是疏而不漏法度森严的天道循环。而徐偃兵在确认徐凤年脱离险境后,带着一个刚刚收下的徒弟,去了凉蜀接壤的陵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