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)两百一十一章 行卷_寒门宰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陈子昂砸千金之琴后,满城皆知他的文章,到时哪个王公大臣会不见这位奇人。如今三郎的青玉案,辞同三传出身疏,三字诗都名闻京师,名声也是早就传遍公卿了吧。

  郭林则也感慨章越的了得。

  众人都是心底有数,但面上都不好意思提及。

  这就是名声的好处,否则来京的读书人为何要‘多采虚誉,请托试官’。

  当时又没有头条,抖音推送,你的文章如何能直达官员案头?

  那就是‘名声’二字,好比为何喜欢读高赞的文章,因为如此可以帮你减少信息判断的成本。

  有了名声官员才会知道你,如此你上门行卷,官员才会看你的文章,然后根据文章看你是否刷赞刷上来的,最后决定见不见你,否则行卷的考生那么多,官员又那么忙,卷子很容易就淹没在众多人中了。

  如果官员满意了,再与旁人推荐几句,好比遇到欧阳修这样的伯乐称赞几句,如此名声就更响亮了。

  这是一而二,二而三的方式。

  这是唐宋时,没有门路的寒士炒作自己的办法。陈子昂砸千金琴就是很好效果,当然前提是自己的才华要过硬。

  几位同窗都借助章越的名声,也使得他们的文章能够抵达官员的案头。

  当然也不是每个官员都会见,但借助章越的名头能更进一步。

  次日章越他们又去行卷。

  太学里考前一个月,几乎没人读书,大部分太学生都在忙着干谒行卷。

  章越眼望刚刚升起的太阳不由感叹,宋朝科举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阶段,既保留了唐朝‘行卷’的遗俗,但因为糊名制的,风气还没有败坏到‘通榜’的地步。

  同时也不是全凭考场文章定命运,在解试中‘通关节’可谓不少,甚至于半公开的地步。

  看来唯有到了省试,殿试中才能真正的‘公平’。

  今天又是行卷干谒的一天。

  这日章越他们来至富弼府上,但见已排成了长队。

  除了不少是行卷的读书人,还有来宰相府上办事的官员。

  到了解试省试之季,似韩琦,富弼这样当朝宰相的府上,来行卷温卷的考生肯定都是不少。

  虽说韩琦,富弼两位当国宰相看你的文章,那真是几率极低。

  但万一人家要见了你,能够说几句话,解试主考官肯定会看在他们面上对他高看一眼,甚至省试也有些帮助。

  嘉祐二年苏轼苏辙省试时,韩琦说了一句,有大苏小苏在此,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来考试。

  什么广告,砸千金琴的都不如这一句话。

  官越大门前行卷的读书人就越多,至于官小就没人来了。

  陆游有首诗‘门外久无温卷客,架中宁有热官书’,说得就是自己不得意的时候,连温卷的人也没了。

  几人在门前等了一会,终于顺着排成长龙的队伍这才将……卷袋递给了门子。

  相府上的门子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